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地图(mind map)、概念地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提出的一种将左脑逻辑、文字、数字、抽象推理能力与右脑图像、空间、整体、色彩能力相结合[1],将主题置于中央,向四周辐射关键词,可以将问题思路、途径以有序顺序表达出来,犹如神经网络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在世界和中国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2]。在国外Abi-El-Mona和Adb-El-Khalick[3]将思维导图工具应用效果与传统笔记效果在8年级学生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实验表明:思维导图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要远胜过传统笔记方法。同时也发现在思维导图中正确运用色彩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概念。 随后,为了解决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问题,全党再次掀起调查研究的高潮,征求群众意见,最终确定生产队为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这一规定载入了1962年9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从而为调查研究成果的落实提供了制度保证。 任务下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布置新的学习探究任务,发布新的随堂测验题目,通过超星学习通教师端和泛雅网络平台云端即时推送到每个学生的超星学习通学生端上。 在国内,思维导图引入的时间相对较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赵国庆[4]引导新加坡三所中学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写议论文,开展思维导图教学实验,结果证明了思维导图对于成绩中下学生有良好的作用,较好地提升了学生议论文写作素质和态度;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5]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相对而言,思维导图在理工科学领域应用较多,在人文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应用研究较少。 小学语文教学是塑造学生识字能力、语言表达、沉淀其心理特征、思维品质、行为方式的重要教学环节[6]。思维导图正是帮助学生借助图形工具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有力工具。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思维导图与人类大脑认知和处理事物的方式相吻合,将抽象、枯燥、局限的事物以多维度发散的方式形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形,总结来说具备以下特性: 1.放射性思维导图如神经网络,以核心关键词为神经中枢,向外辐射若干神经元,不断发散,不断扩张,形成一个相互关联、核心明确、不断扩展的放射性树突结构。 2.个性化思维导图将个体对事物的认知、意识,以文字、图形、色彩、符号的方式表达出来,体现出很强的个人思维特征,体现创作思想。 3.多元化作者可以根据创作意图,将不同形状、色彩、符号等元素进行突出、强调、淡化等自由组合,以反映各类关系思维图景。 4.直观形象性文字、图形、色彩等各类要素有助于将复杂的知识可视化、直观化,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对于一时间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可将头脑风暴等碎片化、多元化立体生动的元素绘制到思维导图中,帮助学生阅读并写作输出。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想让思维导图在学生的阅读中发挥作用,需要训练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所阅读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整理,转换成为图形语言,使文章脉络迅速凸显。 准备工作:“单元整组教学”是当前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在整组课文通篇浏览后,提取每篇文章的主题,笔者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鲁迅《故乡》中节选的《少年闰土》为例进行说明。 预习时,整体浏览后,在中心写出“少年闰土”,然后根据文中第一段描述,将一个机智勇敢项带银圈的刺猹少年形象刻画出来,没有了长篇大论,仅从关键字入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十分有利。 在从“*.log”文件中提取关键参数时,使用了MFC中的类CstdioFile,该类从CFile类派生而来,每次读取文本文件的一行。然后,对读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截取出有用的数据。 “真的,”她跟我说,“我呀,只要一开口唱歌,就什么不愉快的事都忘记了,唱多悲伤的歌,我心里都是痛快的。要没有音乐,我就死了。” 经过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逐步充实思维导图的内容,突破难点,找到由主题衍生出来的“二级主题”。如闰土形象、初识闰土、名字由来、童年趣事等内容,在粗线条上标明其内容,如图1所示。 导图勾勒出课文的整体结构,“我”与闰土的童年趣事成为讲解的重点,在抓住关键词语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重点有了准确的把握,阅读能力也将会提高。 再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詹天佑》。该文中涉及如人字形铁道等方面的抽象内容,学生难以从整体和细节上把握,通过思维导图,可先确定将“詹天佑”或者“人字形铁路”作为思维导图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加入时代背景、施工技术细节,詹天佑等工程师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描述,学生可从细节和整体上对詹天佑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伟大爱国精神有所感怀,如图2所示: 2.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小学生写作存在着内容空洞、无话可写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洞察,思考深度不够,难以将碎片化的、发散的、狭窄的思维组织成文,而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以下从写作过程的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1)提炼写作程式,掌握写作基本方法。小学生对于写作的总体把握,时常停留在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上,难以从文章结构上对同一类型的文章结构进行归纳和提炼,造成作文缺乏中心、主线不明、内容涣散。这次写“一件难忘的事”和下次写“一件开心的事”往往没有太大的区别,换成其他事情又无从下手,而传统的段落分析等方法相对抽象,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效果不佳。 思维导图可通过关键词,将常见模式归纳起来,如图3所示。学生可通过归纳的步骤、针对性的练习,进而对记叙文写作的一般结构了然于胸。思维导图同样对于写作中具体问题的归纳也有积极意义。例如学生对作文开头感到难以入手时,可借助思维导图,对常见开头方式进行总结,将常见的开头方式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扩充,如图4所示。在该图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文章进行归纳和整理,将对应的开头方式写入思维导图,整理形成属于自己的作文开头方式和风格。 根据医院下发的文件,在快速流转传阅中,增强了凝聚力,提高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和自我约束,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2)明确主题,发散思考。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思维比较局限,习惯线性思考,线性思考的结果往往是作文比较单调,个别学生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而发散式思考体现在写作中又存在着逻辑关系不清和语言无法有效组织的问题。此时借助思维导图,全面发散、逐步推进,较之传统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首先,学生根据写作要求,绘制“发散式思维导图”,从主题出发,通过头脑风暴法将与之相关的元素和要点绘制在思维导图中,建构全篇的写作思维框架,同时可以保证思路清晰,给想象力插上翅膀,写出新意,升华主题。以作文《我的爱好》为例(如图5): 通过思维导图式的发散思考,学生将“玩电脑”这件事进行深度挖掘,对内涵的认识变得丰富,写作内容自然也就变得宽广了。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之言之有物。 三、应用思维导图注意的问题1.使用思维导图不拘形式思维导图的目的是将抽象思维形象化,具有发散性。反映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写作思路,故不能追求同质化与标准模式,做过多的限制。应该鼓励学生开发带有自己理解的、具有明显个人思维特征的思维导图。教师的职责是在学生确定基本分类概念或提取上位概念时提供点拨性的帮助,纠正学生不准确的各种表述。思维导图抓住核心和主题,采用图形、短语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升自己的归纳整理能力和思维水平。 2.使用思维导图应以启发为主,勤于思考是根本思维导图只是一种思维工具,其本质上是思维的形象外化表达,是将文章“化繁为简”再到“化简为繁”的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提炼思维的方法、角度,勤于多元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不可一蹴而就。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动力。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肢体功能评分。其中生活质量评分依据为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表,肢体功能评分依据为Fugl-Meyer评分量表。两个量表均为得分越高,质量越高。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是一种简洁实用的思维工具,合理开发应用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可直观地反映学生对具体事物的思维图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作文教学中,相比其他手段,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搭建出形象直观的文章框架结构。思维导图的使用和推广,离不开大量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更离不开语文基础素质的支撑,只有科学合理的大量练习和使用才能发挥预期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东尼·博赞.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1. [2] 张利丽.谈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 (17):206-207. [3] ABI-EL-MONA I,ADB-EL-KHALICK F.The influence of mind mapping on eighth graders’science achievement[J].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2008,108(7):298-312. [4] 赵国庆.“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写议论文”案例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6 (10):51-53. [5] 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3):90-94. [6] 翁飞.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培育民族精神[J].学术界,2002(6):1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