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栏[05/29]
- ·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数[05/29]
- ·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收[05/29]
- ·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投[05/29]
- ·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征[05/29]
- ·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刊[05/29]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各种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各种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使他们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 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倡导“自主阅读一合作研讨一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1]。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1 要做到有声诵读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基础。诵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为此,常使用以下两种做法。
(1)严格把握识字关。由于农村学校的客观条件,很多学生对一些字词的认读很成问题,因此,对这方面要做到认真仔细,绝不放松。在授课前,要求学生找出每篇课文中自己不会读的字词,并加以解决[2]。
(2)准确把握句意文意。不能理解生字词的具体含义,就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不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也就不能品味作者的思想。因此通常的做法是由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来解决,从而准确地掌握句意文意。
1.2 新旧知识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理解趋向深入的同时,促进其比较思维和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即使有的文章学习时间相隔较长,但问题一旦抛出,也会自然促使学生迅速打开记忆之门,进行积极紧张的回顾和思考,这样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孔子就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在训练求同辨异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对旧知的温习中获取新的启迪,可谓一举多得。
2 明确阅读目的,讲究阅读方法,提高理解正确率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理解的正确与否是阅读的关键。为了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识,提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确定中心思想。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的,而一篇文章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2.1 教读课与自读课相结合
教读课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而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选准突破点,而自读则是在点上深挖井:教读课文时教师要授之以渔,自读课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渔。教读是为教会学生学会自读,因此,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与教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
2.2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有人曾说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一是要带领学生直接走进生活去体验、感悟、印证。让学生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让他们清楚语文无处不在,只要用心,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二是要广泛涉猎。仅仅靠教材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阅读能力提高的可能。
文章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网址: http://www.xxywjxzz.cn/qikandaodu/2020/0801/430.html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情景教学
下一篇: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