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栏[05/29]
- ·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数[05/29]
- ·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收[05/29]
- ·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投[05/29]
- ·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征[05/29]
- ·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刊[05/29]
浅谈小学语文情景教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为学生营造出合适、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然而,语文阅读文本是一种情境性文字,如果单纯讲课本上的内容,学生难免
情境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为学生营造出合适、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然而,语文阅读文本是一种情境性文字,如果单纯讲课本上的内容,学生难免会因为文字的抽象而难以理解,因此,只有将情境教学引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中,才能真切体会到蕴含在文本字里行间的思想与情感,促使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有助于学生感知文本的意境与情感,深度把握文本知识与内容。所以,应用情境教学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分析、理解、研究和实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并给出有效策略。基于此,笔者将在下文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1]。
1 小学语文课程中创设情景教学的意义
情景教学在教学中,因教育学心理基础原理与学生的年纪特征具有差异性,所以想要创建主体与客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氛围,就要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让教学在积极、生动有趣的氛围下实施。
1.1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这句话放在哪里都适用,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要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了解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
1.2 培育积极情感,优化师生关系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渴望被关爱但内心敏感,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却容易被打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1.3 转变教师观念,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新课标的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角色,将教学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学习的主导,而是通过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教学活动。
2 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原则
2.1 形式上的新异性
形式上的新异性是指设置情境,要考虑到人物的新异、变化特点,尽量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以此鼓励学生观察情境描述情境的兴趣。打破灌输式教学单一毫无生气的格局,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但这不是一种华丽的形式,而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力求简洁、明了、易行。
2.2 语言上的实践性
语言上的实践性是指情境教学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学习语言,在内容上注重语言的实践性。而实践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它包括想象情境与运用修辞手法结合、安排观察程序与进行篇章的训练结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在使用情境模式上,也要注意其趣味性。根据相关有趣的情景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会产生学习动力。而且教师也能够将身边有趣、教育性较强的事例在情景模式中展现[2]。
2.3 方法上的启发性
情境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儿童语言和感知的发展,因而在方法步骤上必须讲究启发性,比如: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有意设置一些“障碍”等等。由于每一节课中的情境模式其中都是多个存在的,也是互相联系的,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进行服务,其中会存在一个主线贯穿在情景中。在这个创设中,既要有大情景为线索,也要将环节中存在的小情景串联在一起。创设情境的种类多样化,也存在灵活性,若是在创设情境模式中,其形式过于单一或程序化,久而久之,學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也就不能很好地去学习,同时就会失去学生们的积极性。想要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就需要以不同的学生、教材内容与手段以及组织不一样的情境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模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热情也会随着情境模式高涨,但是情境模式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其不仅要有丰富的学习知识、先进的经验,还要对学生足够了解,为此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案。
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1)深入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美,感受生活。让学生在情景中可以不自觉地身临其境,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探究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情感。
文章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网址: http://www.xxywjxzz.cn/qikandaodu/2020/0801/429.html
上一篇: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下一篇: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